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耶。其立言命意。本不干已未发事。而高明乃谓朱子病此而自谓未莹。此无乃驱率圣言。以从己意之失也耶。
  赵致道
诚几图 (第 285L 页)
致道
此图。虽和人心道心说了。而其意实主于善恶宗孽而言者也。今乃引而为说。尤似不伦。
 退陶先生与奇高峰论 …… (第 285L 页)
。又何其幸也。兄则正言之而乃敢卮衍无当又如此。诚为可罪。然正色之馀。亦必辴然而一笑矣。
  别纸
  致道
此图既是和人道说了。则引以为说。似不为无理。不伦二字。或非著题。来谕所谓执人道而分其宗孽则道心固为本 (第 287H 页)
。别人道而寻其根柢则形气是人心之根柢也。性命乃道心之根柢者。发明尽矣。 致道
此图。与盛论。虽若相近。而实则不伦。高明既不以愚说为不是。则何为于此。更费辞说。
 葛翁之论四七理气 (第 287H 页)
 宁可逐些吃令饱为是乎。质疑则以为为己之学。用心于内。铢累寸积而有得也。考误则以为略知义理。自以谓尽知之意释之。窃谓以下文略从肚过之意观之。则考误说似胜。(在河)
芝山亦以下文略从肚里之意。赚看此句。故改释如此。然愚意则溪训似不可易。盖朱子之意。以逐些之吃摊门之饭设两端。以明虚实之分。而这里本无略知义理。自以为知底意。则芝山说恐误。
  赵致道
言恶几亦诚之动。动以诚则无妄。既无妄则安有恶几之动乎。溪训以朱子因天理而有人欲之说及程子恶亦不可不谓 (第 441H 页)
之性之说为證。然天理之有人欲。非天理中有此人欲。指其流而言也。性与理则因可以如此说。而若夫诚则异于是。岂可曰诚之动为恶几乎。(世鹤)
按通书本注。朱子以实理二字释诚字。又曰诚便是

天命之谓性。则此诚字恰是性字理字之意。退溪引程朱两训以證之者。深得赵氏作图之意。盖诚字既作性字理字看。则赵氏说即程朱说也。
  赵致道
以木之正干旁荣喻善恶。似是辨同体之说。而还不免于同体之说。夫木之生也。虽有正旁大小之别。然正干之气亦 (第 441L 页)
 按右六条。言理气无先后。与上理先气后之说若相反。然而其间有理为本原之意。则可见其不相反而互相发欤。
朱子曰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中庸章句)○又曰若论禀赋则有是气而后理随而具。(答 赵师夏)
○感兴诗曰阴阳无停机。寒暑互来往。浑然一理贯。昭晢非象罔。又曰吾观阴阳化。升降八纮中。至理谅斯存。万 (第 267L 页)
 诸葛诚之如今何论答辞。何恐所字之误。

何责也。如大何之何。言陆门之何论于曹表也。
  赵致道
书。窒碍区处(止)徇俗。
仕宦者。于簿书机会之间。有上拘下辖。便是窒碍。于此费心力要挨过。为随宜区处 (第 172H 页)
 
按周子之所谓诚。虽与大学指异。然其所谓几善恶。与朱子所谓谨独而审其几一也。此图极有益于诚意之学者。谨附著之。
  赵致道
问于朱子曰。周子云诚无为。几善恶。此明人心未发之体。而指已发之端。盖欲学者致察于萌动之微。知所决择而 (第 76H 页)
朱子之心恙。退老之多疾。似是因学致疾。丈席曰虽二先生亦失其节度。故有此样病。其实则学未尝生病。
读至 赵师夏
诚几说。丈席曰恶亦诚之动一句。终似可疑。此诚字只当以大学诚于中形于外之诚字看取。岱镇曰以程子善恶皆天 (第 615H 页)
  又按朱子尝曰某初师屏山,籍溪。籍溪学于文定。又好佛老。屏山少年官莆田。接塔下一僧。能入定数日。后乃见了。老归家读儒书。以为与佛合。故作圣传论。其后屏山先亡。籍溪在。某自见于此道。未有所得。乃见延平。又曰某初为学。全无见成规模。这边也去理会寻讨。那边也去理会寻讨。后来见李先生。较说得有下落。更缜密。盖屏山,籍溪皆朱子少时师也。二公皆学禅。朱子学于其门。亦既有年。而自谓于此道未有所得。故乃见延平。说得有下落。更缜密。又以年谱所记数条观之。则朱子之初年学禅。是学于刘胡时。至见延平则已大悟其非而从事于圣人

之学也。
  又按 赵氏师夏
延平答问跋曰。文公幼孤。从屏山刘公学问。及壮以父执事延平而已。至于论学。盖未之契。而文公每诵其所闻。 (第 586L 页)
延平亦莫之许也。文公领簿同安。反复延平之言。若有所得者。于是尽弃所学而师事焉。文公常谓 师夏
曰。余之始学。亦务为儱侗宏阔之言。好同而恶异。喜大而耻于小。于延平之言则以为何为多事若是。天下之理一 (第 586L 页)
   似见光景(仝上答赵恭父第二书)
见光景云者。似近顿悟意思。
   勿太近前(仝上第三书)
即上所云退一步低一头之意。
   同体而异用(仝上答 赵致道
第二书问)
胡子知言曰天理人欲。同体而异用。同行而异情。盖其所主张。性善性恶之论。故有是语。而先生与 (第 366H 页)
问于其寡女李氏妇。(景佐之内。)答以出药院近处村家成服。其家妇人亦博礼可知。农丈之于赵浦渚先生。义犹 赵远庵(师夏)
之于晦翁夫子也。自弱冠赘游其门。又亲炙慎斋,同春门下。以其亲闻先辈遗事。传说亹亹。闻来恍如亲登其门。 (第 110L 页)
寡女李氏妇。(景佐之内。)答以出药院近处村家成服。其家妇人亦博礼可知。农丈之于赵浦渚先生。义犹赵远庵 (师夏)
之于晦翁夫子也。自弱冠赘游其门。又亲炙慎斋,同春门下。以其亲闻先辈遗事。传说亹亹。闻来恍如亲登其门。 (第 110L 页)
  又曰学者
李果斋所闻。见语类总论为学之方条。
  只是不为己图好看
本作只是不为己不求益。只是好名图好看。
   赵致道
名师夏。朱子门人。
  诚几图。證胡氏说。
说。性理大全作失。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
  (第 81L 页)
唯理而已。安有恶乎。惟于发处。理蔽于气。方趋于恶。此所谓几分善恶。而先儒力辨其非有两物相对而生者也。 赵致道
诚几图,王鲁斋危微图。已尽之。前日不察而率然发口。追思颡泚。近得郑静而天命图。甚不易也。但所差亦在于 (第 351H 页)
。故谓之亡。然一操便在此。岂诚亡耶。以此言之。朱子范氏之说。亦未尝不同也。所论已得其旨。更须深玩。 赵致道
谓恶亦诚之动。其说所从来远矣。何叔京尝有书论此。且云不知自何而有此人欲。朱子答之曰。此问甚紧切。熹窃 (第 346H 页)
而补之。但其他议论。多有太甚太过者。如曰几者。动而未形有无之间。既曰善恶。则不当下几字于其下。乃并与 赵致道
诚几图善几恶几之名而非之。易之大传。明言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动于善而微者。谓之善几。动于恶而 (第 366H 页)
  右第七节。论性情之目。
问。意下有善几恶几之分。何耶。曰。意者。心之所发。而心者。性情之主也。故当此心未发之前。如太极具动静之理而未判为阴阳者也。一心之内。浑然一性。纯善而无恶矣。及此心已发之时。如太极已判而动为阳静为阴者也。于斯时也。气始用事。故其情之发。不能无善恶之殊。而其端甚微。于是意为心发。而又挟其情而左右之。或循天理之公。或循人欲之私。善恶之分。由玆而决焉。此所谓意几善恶者也。虽然。善之发也。原于固有。故直遂而顺。恶之萌也。出于本无。故旁横而戾。此 赵致道
诚几图之所为作。而于此取以为说者也。
  右第八节。论意几善恶。
问。人物通塞之分。由气有正偏之殊者 (第 212L 页)
关东八景之一。)
花潭行录(疑徐花潭游金刚录。)
与洪应吉
两君(应吉,时甫。时甫。即耻斋妹婿。) 赵致道(名师夏。几道弟。朱子孙婿。嘉定间。知南康郡。号远庵。)
诚几图危微图(并见心经。)
所求静说云云 (第 350L 页)
  
答李宏仲问目
张谨(字而信。号潜斋。居荣川。游门下。)
陈定宇(即新安陈氏。)
它食吾不食(未详谁语。)
天地之性人为贵(见孝经。)
주-D001答李宏仲
淳孙(即纯道小字。)
答李宏仲问目
刘栋(朱门人。)
荀子说(说曰。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

淡底金(朱子曰。自欺。只是自欠了分数。恰如淡底金。不可不谓之金。)
宁可逐些吃令饱(朱子曰。学者须是为己。譬如吃饭。宁可逐些吃令饱为是乎。宁可铺摊放门外。报人道我家有许多饭为是乎。)
此虽诚之动(见与洪应吉书。)
赵氏 (赵致道。
)
程子答张思叔(思叔名绎。程门人。程子说。见惩忿窒欲章附注。)
刘公(刘器之。)
答李宏仲
实纪( (第 402L 页)
 近想尊丈先生起居康福。侍奉外日有进益。就中游录后跋。不敢强辞。不足以发挥。适以涴累奉纳。多愧。仆又爱此录之详赡。传写一件。欲为他日凭讨之资。适子弟皆出。无人对校。并以奉呈。欲望两君对读一过。以正讹漏而反之何如。其间。细观有未稳处。辄以鄙意改之。颔肯与否。唯在雅量。并宽其率易之罪。幸甚。告时甫。顷论心有善恶之说。大错。性即理。固有善无恶。心合理气。似未免有恶。然极其初而论之。心亦有善无恶。何者。心之未发。气未用事。唯理而已。安有恶乎。惟于发处。理蔽于气。方趋于恶。此所谓几分善恶。而先儒力辨其非有两物相对而生者也。 赵致道
诚几图, 王鲁斋危微图。已尽之。前日不察。而率然发口。追思颡泚。近得郑静而天命图。甚不易也。但所差亦 (第 23H 页)